德是灵之能量,由此可见修德之重要。灵的类型与层次, 乃是以『灵的特性』与『灵的纯洁度』区分,不同类型的灵会存在与其相对应的灵体空间。

娑婆世界是靠『土』的凝聚力,使世界万物形体具备, 组成有形有体的物质世界。人之肉身是靠所吃之食物转化成热能,而获得能量维持生命。

灵的能量则是靠『德』,德与五行中之『土』皆具有凝聚力的特性。而『德』是一种具有将『良性认识、良性智慧』聚集于空间不散的能量,故灵是靠『德』的凝聚力聚集万千智慧,使灵体湛然光明。

一位德行愈高之人,其灵体之能量即愈高,肉身死亡之后,灵体靠『德』聚集不散,是一种有着永恒的连续记忆能量,它既融于空间个体中,又穿越时空。故一个人若想己身灵体充满能量,最重要的就是要修『德』。

如此灵体才能不停的获得能量,当能量愈高时,修炼之时进入的状态就会愈深,当灵体能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,心静下来,就可以进入仙佛的状态,且在凡尘俗世中就能达到也。

若此灵体之境界与佛同步,您 的灵就会进入佛的空间, 停留在佛的净土;若此灵体的境界与天仙同步,您 的灵就会进入天仙的空间,停留在天仙的净土。

反之,一位没有德性之人,其灵体缺乏能量,造成灵光涣散,黯淡无光,有时亦会出现灵体不稳定之状态,并生活在恐惧之中,肉身死亡之后,因灵体无法自我控制,故会被污浊之气吸引,直接坠入阴暗的地府,甚至堕入畜生道

道德经有云:『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』道之自然法则既是天所效法的,亦是地所效法的,而人生于天地之间,其行为最高准则亦应效法道性自然之规律。

然而人生在世,对名利财富、华衣美食、奇珍异宝、豪宅广室、悦耳音声等,总有企求之心,但若此企求之心超越了自然无为之规律,即会转化为贪欲,而生种种弊害,修行就是要远离此弊害,淡泊欲望,精神不为外物所累,使生命得到应有之涵养。

世之人若没有天地万物的无私给予,根本就无法存活, 人所喝之饮水、所吃之粮食、所穿之衣服、所住之房舍,皆源自于天地万物,人类科技再怎么发达进步,也造不出一滴水、一粒米、一只活生生的蚂蚁,故人依靠天地万物以滋身, 就必须知其机宜,顺应天道,合乎天理,方能安身立命。

道本无名,道非可言,然世之人执着于形象,重于文字, 非假文字道不可识,非假文字,道无以明。孔子有云:『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』。虽然大道不称、不辩、不言,但道却因言而显,言亦因道而返忘。

道生于智慧,福生于勤俭,罪生于不仁,祸生于多贪, 因此,惟有心不妄想,口不妄言,身不妄行,实践『身重于物』之真谛,就不会再上演小人以身殉利,士人以身殉名, 大夫以身殉家之悲剧也。

道是一种现象,不是一个物体,甚多世人想明了『道』之真意,却迷失在文字障中而难窥道的真意,吾今以『云的变化』说明,以利世人明悟。

大道无边无际,天地日月皆在自然大道的包容之中,没有宗教、凡圣、经典、对错、是非之种种分别,故道之所以为道,即在其含容一切形式,又超越一切形式,此即大自然之伟大。

天上的云千变万化,有时会呈现有层次如白纸般的『层云』,有时会现出一团团泡沫状的『积云』,有时会现出卷如丝缕状的『卷云』,有时云会变化成『雾』状,有时会变化如『片』状,有时会变化如『带』状,有时会变化如『塔』状, 有时会变化如『发』状,有时会变化如『碎』状,有时会变化如『堡』状,有时会变化如『絮』状,有时又会如『翻滚』状,有时会如『火山』状,有时会如『凝结』状,有时会如『斗笠』状,有时云量轻薄如纱,有时疏落有致,有时密集浓厚,然而不论『云』的外观变化为何?其本质始终如一。

『黄帝阴符经』有云:『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,因而制之。』圣人知天道无情,依循自然之规律而运作,人之意志无法改变,故人在天道面前,应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亦即认识祂、掌握祂、但不能违背祂,如此方能明理明义,进而得理、得妙、得无极大道之智慧也。

若有一个人执着说:『卷云才是云』,其它人所看到所有不同形状的都不是云,如此窥豹一斑的见解,只会落入『名相』之争,并离道愈来愈远。

『天是无言之圣,圣是有言之天』,开悟者如实体验与感受『道』的真意,并以文字表达出来,其目的就是要世人以『假之名』以明『真之道』,一旦悟道之后,就应将文字、名相等工具抛弃,彻底放下,如此才能与道合而为一,并超脱三界也。

昔时『易经』与『八卦』之理论,即是天地间万事万物演化、规律、认识的代表。具体而言,『道』即是自然界一切事物与生命演化、运行、生灭的所有规律,是能量提升、智慧生成与变化的规律。

『清净经』有云:『上士无争,下士好争,上德不德,下德执德,执着之者,不明道德,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,为有妄心。』因此才会有令世人心中激起阵阵涟漪的春花秋月、良辰美景、清泉怪石、鸟语花香、飞禽走兽等。

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,『德』乃是万物遵循自然,合于『道』而行的自然品性或本性,『德』从『道』,而道法自然,故亦可说:『德法自然』。

德不能参杂太多的人为因素,一旦德参杂过多的人为因素在其中,『德』马上就会变质、变味,故合于『道』之准则的即是『有德』,违反『道』之准则的就是『失德』,修真者既要修道,更要积德。

其实上古时期并无『修道』之说,因上古圣贤所作所行乃流于天理,放之于天下,其一动一静妙契天然,留给后世许多遵循之法。

然而在科技昌明之时代里,一位没有信仰的人,只凭着先天本性的善良与后天习俗观念而行,在随着年龄逐渐增长的过程中,思虑欲念不断萌生,其先天本性会渐渐被后天观念与社会习俗所取代。

尤其经过『酒、色、财、气』之诱惑后,会消解其生命元真,人之观念会变得自私、私己,易背道而驰,并习以为常,故一位没有信仰之人,其道德观念是不牢固的、是无法与宇宙真知相契合,随着社会潮流的冲击更会不断下滑。

『德法自然』,并非指顺其自然行事,而是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法则修行。

『西升经』有云:『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。』意即真正的『德』是要透过个人的体现,而『道』的价值取向就是要落实于修身中,故人之修道必须以德为根基,才能成道证道也。